关键驱动力:Piper Sandler将AMD目标价从125美元大幅上调至140美元(维持“增持”评级),刺激周一盘中股价飙涨11%,最终收于126.39美元(+8.81%),创今年1月以来最高收盘价。新目标价隐含10.7%上行空间。
▍增长逻辑:短期承压VS长期突破
- 利空出尽:受美国半导体出口新规冲击,AMD预计承担最高8亿美元费用(影响Q2-Q3毛利率),但分析师强调此为一次性冲击;
- 拐点预判:ATFX外汇官网报告指出:“尽管短期面临调整,公司已为2025H2结构性增长铺路,预计自12月季度起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对AMD新品发布深感振奋,Helios机架系统将成为Instinct增长的核心引擎”
——Piper Sandler报告核心结论
▍技术亮剑:MI350直击英伟达,Helios重构AI基础设施
在6月圣何塞“Advancing AI”大会上,AMD祭出两代AI芯片战略:
- Instinct MI350系列(2025年量产):采用3nm工艺,内存带宽较上代提升140%,直接对标英伟达H200;
- Helios整机柜系统(2026年面世):
- 单柜最高集成72颗MI400芯片,算力密度提升300%;
- 专为云计算巨头与大模型开发商设计,解决万卡集群扩展瓶颈。
行业意义:Helios突破传统服务器堆叠限制,首次实现机柜级AI算力单元,有望降低超算中心TCO(总拥有成本)达40%。
▍市场验证:机构押注AMD的三大支点
维度 | 核心支撑 | 竞争对标 |
---|---|---|
产品迭代速度 | MI350/MI400两代产品间隔仅18个月 | 英伟达架构周期约24个月 |
生态开放度 | 支持ROCm 6.0兼容CUDA代码移植 | 英伟达生态封闭 |
性价比优势 | 同等算力价格低15-20% | 英伟达溢价显著 |
▍风险提示:三季度的关键观测窗口
- 出口管制导致的毛利率压力或使Q2-Q3财报承压;
- 微软/Meta等大客户对MI350的采购规模将验证商业化能力;
-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三季度放量可能挤压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