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从”内卷式”价格战转向”反内卷”政策驱动,低估值个股的估值修复与行业龙头崛起正成为新一轮投资主线
ATFX官网分析: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显著特征:1-2倍市净率(PB)的个股正被”内卷式”消灭。截至7月25日,PB低于2倍的个股占比已从4月7日的45%骤降至不足30%。与此同时,“反内卷”政策(如《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打击低价倾销、推动产能出清)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催生钢铁、光伏、水泥等行业的盈利修复行情。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并探讨如何把握”反内卷”行情下的投资机会。
01 市场现象:1-2倍PB个股为何被”消灭”?
(1)历史复盘:杠杆资金与估值分布的关系
- 2015年:杠杆驱动消灭低PB个股
2015年牛市期间,两融余额从1.2万亿飙升至2.2万亿,PB在1-2倍的个股占比从13.5%骤降至4%,6月更降至2%。这表明杠杆资金是低PB个股估值修复的关键推手。 - 2020-2021年:脉冲式修复
低PB个股占比阶段性减少,但未系统性消灭,估值分布与杠杆资金规模呈现同频波动。 - 2016-2018年:龙头崛起,低PB个股未系统性减少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市场赚钱效应集中于大盘龙头股,而非全面扩散,因此低PB个股数量甚至有所增加。
(2)当前市场:增量资金+政策驱动
- 增量资金流入:南向资金2025年累计净买入超8200亿港元,保险、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加仓低估值板块。
- 政策催化: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近期密集出台”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整合,改善盈利能力。
- 估值修复逻辑:市场从”杀估值”转向”拔估值”,低PB个股成为资金配置洼地。
结论:当前低PB个股的减少,并非单纯杠杆驱动,而是政策+资金+盈利预期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
02 “反内卷”行情的投资逻辑
(1)政策驱动的行业机会
“反内卷”政策的核心是限制低价倾销、推动产能出清,受益行业包括:
- 光伏:硅料、组件价格止跌回升,落后产能加速退出(通威股份、隆基绿能)。
- 钢铁/煤炭:供给侧改革2.0,行业集中度提升(宝钢股份、中国神华)。
- 水泥:碳配额+超产治理推动供给收缩(海螺水泥、华新水泥)。
- 锂电:中游材料(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盈利触底回升(德方纳米、天赐材料)。
(2)行业超额收益的演绎路径
历史经验表明,”反内卷”行情通常经历两阶段:
- 第一阶段(政策预期驱动):PB↑,ROA尚未改善(如2016年初煤炭、钢铁跑赢全A 16%+)。
- 第二阶段(盈利兑现驱动):ROA↑,PB趋于稳定(如2016Q3后煤炭ROA快速提升)。
当前市场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需关注行业盈利拐点。
(3)优选标的: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研究发现,在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中:
- “仅亏利润但不亏现金流”的企业长期表现最佳(如部分煤炭、钢铁公司)。
- “既亏利润又亏现金流”的企业短期弹性大,但持续性较差(如部分光伏组件企业)。
投资策略:优先选择现金流稳健、行业地位稳固的龙头公司。
03 未来展望:低PB个股会完全消失吗?
(1)系统性消灭低PB个股的条件
- 赚钱效应扩散(非仅龙头上涨)
- 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如两融、散户资金)
- 各类风格基本面预期同向(盈利弱+估值驱动行情更易消灭低PB)
(2)当前市场是否满足?
- 部分满足:政策驱动下,部分行业(如光伏、钢铁)PB已修复,但整体市场仍分化。
- 风险点:若增量资金不足或政策执行不及预期,低PB个股占比可能反弹。
结论:低PB个股不会完全消失,但优质行业的低估值龙头仍有修复空间。
04 投资策略:如何把握”反内卷”行情?
(1)行业配置建议
行业 | 逻辑 | 重点标的 |
---|---|---|
光伏 | 政策限制低价竞争,硅料/组件价格回升 | 通威股份、隆基绿能810 |
钢铁 | 产能出清,集中度提升 | 宝钢股份、华菱钢铁10 |
水泥 | 行业自律+碳配额约束 |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10 |
煤炭 | 高股息+供给收缩 | 中国神华、陕西煤业10 |
(2)交易策略
- 短期:关注政策催化(如《价格法》细则出台)带来的脉冲机会。
- 中长期:等待盈利验证,布局ROA改善的行业龙头。
(3)风险提示
- 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 需求端恢复缓慢(如地产投资持续低迷)
- 海外货币政策扰动(如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
05 结论:从”内卷”到”反内卷”,市场逻辑的重构
- 低PB个股减少反映市场风格切换,政策与资金共同推动估值修复。
- “反内卷”行情分两阶段:政策预期驱动→盈利兑现驱动,当前处于过渡期。
- 优选现金流稳健的行业龙头,避免单纯博弈低估值陷阱。
- 未来低PB个股不会完全消失,但结构性机会集中在政策受益行业。
投资启示: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市场正从无序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低估值+政策催化+盈利改善的行业龙头有望成为新一轮行情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