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X官网:稳定币能拯救美元吗?还是只能推迟美元的崩溃?

ATFX官网分析:在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稳定币——这种与法定货币(主要是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正悄然重塑美元的国际地位。Tether(USDT)和Circle(USDC)等美元稳定币发行商通过购买巨额美国国债,为美元创造了新的需求来源,成为美国政府债务的”意外盟友”。然而,面对美国每年近9万亿美元的债务滚动需求,稳定币的支撑作用是否只是杯水车薪?它们能否真正拯救美元体系,还是仅仅在延缓其不可避免的衰落?本文将深入分析稳定币对美元体系的复杂影响,探讨其作为”数字时代欧洲美元”的崛起,以及潜藏的系统性风险。

稳定币:数字时代的美元新载体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维持固定价值的加密资产,通常以1:1比例锚定美元或其他法定货币。它们通过足额储备资产(如现金和短期证券)作为支撑,确保价格稳定。在众多稳定币中,美元稳定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Tether(USDT)和Circle(USDC)两家公司控制了约90%的市场份额3。截至2025年年中,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50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超过1,000亿美元,链上年度交易量高达27.6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Visa和Mastercard的支付总和。

Tether的商业奇迹令人瞩目。2024年,这家仅有165名员工的公司创造了137亿美元的净利润,人均利润超过8300万美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堪称商业史上最高效的盈利机器246。Tether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即时、全球性的数字美元访问服务,同时将收到的资金投资于短期美国国债,赚取丰厚利息——而稳定币持有者却无法获得任何收益。

这种模式使稳定币成为“数字时代的零售版欧洲美元”。传统的欧洲美元市场(存放在美国境外银行的美元存款)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主要用于全球贸易和金融活动。虽然稳定币市场规模目前仅为欧洲美元的1/80,但其增长速度惊人,并开始为零售和小型机构投资者提供类似功能。对于阿根廷、委内瑞拉、土耳其等本币快速贬值的新兴市场民众而言,稳定币已成为重要的美元替代品,让他们无需美国银行账户即可持有和使用美元。

稳定币如何支撑美债市场?

稳定币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国际清算银行(BIS)2025年5月发布的工作论文指出,美元稳定币已开始影响美国政府债务(特别是3个月期国库券)的收益率。根据BIS的研究,35亿美元资本流入稳定币会导致3个月期国库券收益率在10天内下降2-2.25个基点;而同样规模的资金流出则会导致收益率上升6-8个基点,影响幅度是流入的三倍1。这种不对称性反映了稳定币流动对短期利率的潜在扰动风险。

稳定币发行商已成为美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4年,美元稳定币发行商购买了近400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持有量超过了日本、新加坡、德国等主要国家1。Tether尤其突出,其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达1,130-1,2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七大美国国债买家,超过了加拿大、瑞士、德国和沙特阿拉伯等整个国家。这些资金主要配置于3个月期短期国债,为美国政府债务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来源。

稳定币对美债市场的支撑机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复制”过程5:

  1. 用户将法币美元发送给稳定币发行方;
  2. 发行方用收到的资金购买美国国债,并铸造等值稳定币;
  3. 国债作为抵押资产保留,稳定币在区块链上自由流通。

这一过程使广义货币(M2)在传统银行体系外实现了扩张。目前稳定币流通量约占美国M2的1%,其中约80%的储备配置于短期美国国债和回购协议5。花旗集团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届时将占M2的9%左右35。通过这种机制,稳定币部分”私有化”了美国债务融资,同时推动了美元国际化,使全球用户无需接入美国银行系统即可使用美元。

短期支撑 vs 长期挑战:稳定币能拯救美元吗?

尽管稳定币为美元创造了新的需求来源,但其对美国财政状况的实际支撑作用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稳定币通过以下方式巩固了美元地位:

  • 扩大了美元在全球支付和储蓄中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传统银行服务不足的地区;
  • 为美国国债创造了稳定的”自动需求源”,缓解了部分融资压力;
  • 增强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网络效应,使其在数字时代保持竞争力。

然而,批评者指出这种支撑存在根本性局限:

  1. 规模不足:Tether持有约162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虽数额可观,但与美国政府每年近9万亿美元的债务滚动和支出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稳定币主要配置短期债券,而美国未偿国债中中长期债券占比达70%,未能解决核心的债务续作问题。
  2. 结构性问题:稳定币并未触及导致美元潜在衰落的根本原因——美国的”双赤字”(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问题。美国政府支出(尤其是战争、福利和国债利息)的失控增长仍在持续削弱财政可持续性。
  3. 利率风险:稳定币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当前的高利率环境。以Circle为例,2024年其16.8亿美元总营收中99%来自储备资产利息3。如果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Tether年利息收入可能减少约6亿美元。在降息周期中,这种依赖将使稳定币发行商面临严重财务压力。

正如国际投资者Nick Giambruno所警告的:”结构性裂缝正在迅速扩大,时间已经不多了。Tether可能在短期内帮助稳定了美元,但这并没有改变长期轨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Tether——一家由意大利人在欧洲创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总部设在萨尔瓦多的公司——已成为美国境外最强有力的美元倡导者,但这种支撑可能只是延缓而非阻止美元的衰落。

系统性风险:稳定币繁荣的潜在代价

稳定币的快速扩张不仅关乎美元命运,还带来了一系列系统性风险,可能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1. 短期美债市场的不稳定性
稳定币对短期国债的集中持有可能扭曲收益率曲线,并增加市场波动性。当出现大规模赎回时,稳定币发行商可能被迫迅速出售国债,导致收益率飙升和流动性紧张17。BIS研究发现,稳定币资金流出的市场影响是流入的三倍,凸显了潜在的不对称风险。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削弱
随着稳定币规模扩大,它们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欧洲央行官员于尔根·沙夫警告,美元稳定币在欧元区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美元化”,妨碍欧洲央行设定利率或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类似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

3. 监管与透明度挑战
尽管美国通过了《稳定币支付清晰法案》(GENIUS Act),欧盟实施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但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仍不完善。储备资产透明度不足、潜在的规避制裁行为(如涉及伊朗、委内瑞拉等受制裁国家的交易)以及缺乏最终贷款人支持,都增加了系统性脆弱性。

4. 传统银行的脱媒风险
稳定币可能加速资金从传统银行体系向链上转移,威胁银行的存款基础和中介功能。据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28年稳定币可能吸收美国M2的9%,这种大规模”脱媒”可能重塑整个金融生态。

5. 全球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失衡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指出,美元稳定币占全球稳定币币值的99%以上,这种单极化发展将全球金融安全暴露于单一资产波动风险,并可能加剧传统货币错配问题9。他呼吁建立多边数字货币流动性互助网络,推动更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未来展望:稳定币与美元体系的演进路径

面对稳定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美元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可能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监管框架的强化与整合
各国可能加强稳定币监管协作,特别是在储备资产透明度、赎回机制和跨境监管方面。美国《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由100%美元现金或93天内到期的短期美国国债支持;欧盟MiCA法案则更注重风险防控,维护欧元区金融主权37。未来可能形成更统一的全球标准,减少监管套利空间。

2.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竞争
为应对稳定币挑战,主要央行加速推进数字货币项目。欧洲央行将数字欧元视为”捍卫欧洲货币主权的坚实防线”810;中国则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实践,推动建立”平等互惠的数字丝绸之路”。CBDC与稳定币的竞争将重塑未来货币格局。

3. 商业模式的演进
随着利率环境变化,稳定币发行商可能探索新收入来源,如:

  • 提供分层服务(如支付利息的” premium”稳定币);
  • 拓展至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如链上信贷和衍生品);
  • 与传统金融更深融合(如证券代币化结算)。

4. 地缘金融的重构
稳定币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货币主权”争夺的新战场。美国通过稳定币扩展美元网络;欧盟警惕”美元化”风险;新兴市场则在美元稳定币与本土方案间寻求平衡8910。这种竞争将影响未来全球金融权力分配。

表:稳定币对美元体系的利弊分析

影响维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美元需求创造新的全球美元需求,特别是在传统银行服务不足地区可能加速”劣币驱逐良币”,削弱对实物美元的需求
国债市场为短期国债提供稳定需求源,缓解部分融资压力集中持有短期债券,未能解决中长期债务问题;可能增加市场波动性
货币政策扩展美元国际使用,增强网络效应可能削弱美联储政策传导,特别是在海外市场
金融稳定提供高效跨境支付工具,降低交易成本缺乏最终贷款人支持,赎回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地缘经济强化美元在数字时代的主导地位引发他国对”数字美元化”的警惕和抵制

结论:延缓而非拯救

稳定币的崛起代表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它们为美元创造了新的需求来源,为美国国债提供了额外买家,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了美元的使用场景。从这个角度看,Tether等稳定币发行商确实成为了美元体系的”意外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