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X官网:新主席,大宽松?市场为美联储权力更迭押注“鸽派革命”

当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从残差分析中发现2026年第三季度的异常负向偏离时,一场关于美联储新主席的宽松押注已在暗流中席卷全球市场。

01 残差里的革命:“新主席溢价”现象浮现

6月26日,德意志银行一份重磅研报揭示金融市场正经历罕见预期转向。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市场对2026年第三季度(新主席就职窗口期)的降息定价出现显著负向残差,偏离历史常态达20个基点。

这种被命名为“新主席溢价”的现象,直指市场核心逻辑:投资者预期新任美联储主席上任后将延续甚至加码宽松政策。尽管当前点阵图显示2025年仅有两次降息,但市场已提前为权力交接后的政策转向布局——2026年三季度的利率期货隐含降息幅度超出模型预测值约0.5个百分点

然而报告同时警示,这种预期可能过于激进。美联储决策需FOMC多数票委支持,新任主席难以单方面扭转政策轨道。“历史表明,主席更迭带来的政策不连续性通常轻微”,德银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02 政治操盘:特朗普的“影子主席”谋略

市场预期的激进转向,与白宫的政治布局密切相关。据华尔街见闻披露,特朗普计划最早于今夏宣布下任美联储主席提名,较传统3-4个月过渡期大幅提前110。这一反常举动旨在通过“影子主席”提前介入货币政策,在鲍威尔2026年5月任期结束前影响市场预期。

特朗普对货币政策的干预已公开化。6月18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前,他公开抨击鲍威尔“愚蠢”,并半开玩笑宣称:“或许我该亲自担任主席”10。这种施压背后是明确的政策诉求:特朗普希望降息幅度达2.5个百分点,远超当前美联储考虑的50个基点。

政治与货币政策的角力正在重塑美联储独立性。知情人士透露,白宫倾向提名更愿配合财政刺激的人选,而潜在候选人名单中包括多位以“鸽派”著称的经济学家。


03 短期催化剂:鸽派言论点燃宽松导火索

“新主席溢价”的浮现并非孤立事件。过去一周,美联储内部鸽派势力突然发力,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 6月23日,理事鲍曼表态支持“最早7月降息”,理由是劳动力市场风险上升且通胀趋向2%目标
  • 6月20日,理事沃勒警告“劳动力市场可能过于疲软”,暗示下月可能支持降息
  • 市场反应迅速:利率期货显示7月降息概率从12.5%跃升至20.7%,9月降息已被完全定价

这些言论推动市场为年底前额外增加10个基点的降息预期14。但矛盾的是,美联储6月最新经济预测却上调通胀展望——2025年底核心PCE预期达3.1%,显著高于2%目标9。这种数据与言论的背离,折射出美联储在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间的艰难平衡。


04 制度约束:为什么市场可能过度乐观?

尽管“新主席溢价”反映市场对宽松的渴望,但三大制度性约束可能浇灭这份热情:

FOMC票委结构鹰化
2025年委员会完成轮换,四名新票委中三位以鹰派立场著称。他们更关注通胀而非就业,对降息持更高门槛。

通胀机制的结构性转变
鲍威尔5月已悄然改变政策框架,从“平均通胀目标制”(AIT)转向传统通胀目标制(IT)。这意味着历史通胀“债务”被清零,但未来每次数据都必须达标6。在关税推高进口成本(鲍威尔承认关税对通胀影响“持久”)背景下,宽松空间实际收窄。

政策传导的滞后效应
美联储4月已放缓缩表速度,国债减持上限从250亿降至50亿美元。这种“隐形宽松”部分替代了降息功能,降低了对正式降息的紧迫需求。


05 全球连锁反应:当宽松预期遭遇滞胀现实

市场的一厢情愿正撞上严峻的宏观现实。美联储6月下调2025年GDP增速预期至1.4%,同时上调失业率预测至4.5%,经济“滞胀”特征日益明显。而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4月起对华加征25%关税)如同火上浇油——中金公司测算,极端情形下2025年美国通胀或飙升至5.4%。

这种背景下,全球资产面临重定价:

  • 美债曲线陡峭化:短期降息预期推低2年期收益率,但长期通胀风险抬升10年期利率
  • 加密货币躁动:比特币在6月美联储会议后突破87,000美元,宽松预期成数字资产助推剂
  • 新兴市场承压:若美联储被迫在2025年重启加息(恒友汇预测概率超60%),人民币等货币将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残差的负向偏离曲线背后,是市场对新任美联储主席的鸽派幻想,更是资本对廉价货币时代的最后挽歌。当特朗普的“影子主席”尚在暗处蛰伏,当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坚称“加息并非基本预期”,一场关于货币主权的博弈已悄然展开。

而德银模型未能捕捉的最大变数,或许正在白宫起草的候选人名单上——那个最终将执掌全球最重要央行的人,是否真会如市场所愿,将宽松进行到底?答案藏在2026年第三季度的残差里,更藏在2025年这个闷热夏季的政治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