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X官网:玩具商的逆袭:两家小公司如何把特朗普关税送上最高法院

美东时间6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受理一起看似普通的关税诉讼案。原告方是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玩具进口商——俄勒冈州的骑行装备公司和加州的玩偶贸易公司,他们联合12个州政府,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告上法庭。这场诉讼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小企业推动的关税案进入最高法院审理程序

案件的核心直指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的“解放日关税”。该政策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中国等57国额外征收最高125%的惩罚性关税。不到三个月时间,这场起源于中小企业仓库的诉讼,已演变为重塑美国贸易宪政秩序的历史性战役。


01 小企业撼动大国关税:诉讼的源头与升级

案件始于四月的行业寒冬。特朗普“解放日关税”生效后,俄勒冈州骑行服装企业进口成本激增120万美元,濒临破产;加州玩偶贸易公司的中国产玩具被课以145%复合关税,货柜在港口积压数月。这些中小企业选择联合起诉,理由直指法律核心: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明确将关税权赋予国会,总统无权单方面征税。

5月28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CIT)作出历史性裁决。三名分别由里根、奥巴马和特朗普任命的法官罕见达成一致意见,认定特朗普以“贸易逆差”为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属权力越位,要求10日内撤销涉案关税。裁决书尖锐指出:“若允许IEEPA成为无限关税通行证,三权分立将崩解”。

白宫反应堪称“闪电战”。判决公布不到十分钟,司法部即提起上诉;24小时内,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颁布临时中止令,关税政策死灰复燃。这场司法拉锯战以惊人速度升级——6月17日,最高法院宣布正式受理此案,将就总统贸易权限作出终极裁决。

02 宪政对决:三权分立的十字路口

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总统权力的边界。特朗普政府主张,IEEPA赋予总统在“异常且特殊威胁”下采取经济措施的广泛权力。但原告律师团队指出:美国贸易逆差已持续49年,根本不符合“紧急状态”的法律定义。

更深层的宪法危机浮现:

  • 国会权力被架空:《贸易法》第122条明确规定总统征收临时附加税上限为15%且限时150天,而特朗普关税既无限额也无期限
  • 先例的颠覆:IEEPA立法45年来从未被用于全面加征关税,此前主要用于冻结敌国资产等狭义制裁
  • “芬太尼关税”逻辑崩塌:法院认定对中墨加征收的毒品相关关税实为外交工具,与解决国内毒品危机缺乏实质关联

最高法院的判决将决定“贸易总统”时代是否合法化。若支持特朗普,未来总统可随意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征关税;若维持原判,则需国会明确授权,从根本上限制贸易战的发动能力。

03 政治风暴:红州与蓝州的撕裂博弈

案件背后是美国政治版图的深刻分裂。诉讼由13个民主党州主导,但内华达和佛蒙特两个共和党州意外加入原告阵营。共和党参议员私下警告:激进关税正危及2026年中期选举,俄亥俄州农场主因报复性关税损失惨重。

白宫内部矛盾公开化。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承认关税导致美国钢铁业成本暴涨30%6,而贸易顾问纳瓦罗坚称“这是夺回制造业的唯一途径”。这种分裂在国会体现为立法瘫痪——共和党虽控制两院,却因关税立场分歧无法通过授权法案。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任命的法官成为关键变量。CIT法官蒂莫西·莱夫曾担任特朗普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顾问,却在本次裁决中倒戈反对关税。最高法院中三位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同样面临考验:2025年3月,巴雷特大法官曾与罗伯茨联手否决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展现出保守派内部的独立性。

04 蝴蝶效应: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

当玩具商的集装箱在港口滞留时,蝴蝶翅膀已掀起全球风暴。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反制,对美商品加征125%关税;加拿大、墨西哥威胁终止汽车零部件免税流通810。全球供应链在不确定性中加速重组:

  • 航运业剧烈震荡:马士基暂停六条中美航线,40英尺集装箱运价飙涨320%
  • 制造业迁徙潮:苹果将30%的iPad产能转至越南,特斯拉柏林工厂增产替代中国出口
  • 区域贸易协定升温: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免使用率提升至78%,创历史新高

若最高法院最终叫停关税,可能打开中美谈判窗口。但即便关税撤销,美国企业加速产业链区域化布局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05 终局推演:九人法庭的三种未来

最高法院保守派虽占6:3优势,但近年“重大问题原则”的适用倾向显示其对行政扩权的警惕。法律界推演出三种可能情景:

  • 总统权力扩张:支持特朗普主张,确立IEEPA作为关税工具的合法性,为未来贸易战提供“核选项”
  • 国会授权限定:要求关税必须经国会批准,恢复立法机构贸易管辖权(概率超50%)
  • 折中路线:承认IEEPA有限关税权,但要求设置税率上限和日落条款

大法官们还需直面历史先例的拷问。1971年尼克松征收10%进口附加税时,最高法院以“政治问题原则”回避审查,而此次案件因明确涉及宪法分权争议,难以再度回避。


华盛顿联邦最高法院门前的台阶上,俄勒冈骑行公司老板手持一个中国产自行车头盔对记者说:“这个被征145%关税的头盔,关乎我能否继续给12名员工发工资。”而在几个街区外,白宫贸易顾问正将同样的头盔标记为“国家安全威胁物证”。

这场由两家玩具公司引发的宪政对决,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残酷悖论:小企业的生存权与总统的贸易权,竟需要在最高法院的天平上称重。当九位大法官翻开宪法时,他们裁决的不仅是关税合法性,更是在数字贸易时代重新绘制“三权分立”的边界线。

裁决结果将决定,未来美国总统是否只需挥动“紧急状态”魔杖,就能让港口的玩具集装箱变成贸易战的合法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