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FX官网:美国8月1日关税大限逼近:政府内部分歧与市场反应

ATFX官网分析:随着8月1日的临近,美国特朗普政府内部对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关税”死线”出现了明显分歧。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坚称这是一个”硬性截止日期”,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则淡化时间节点的重要性,强调”协议质量比时间安排更重要”12。这种高层官员表态的不一致,不仅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内部博弈,也揭示了其利用关税作为谈判杠杆的策略正面临”狼来了”效应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美国政府内部的分歧根源、市场对此的反应,以及这一政策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潜在影响。

政府内部分歧:强硬派与务实派的角力

特朗普政府内部在8月1日关税截止日期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政策分歧。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硬期限,所以在8月1日,新的关税税率将会生效。”他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采访时强调,虽然各国可以在8月1日后继续与美国谈判,”但他们将从8月1日开始支付关税”48。卢特尼克的表态展现了特朗普政府中强硬派的立场,他们希望通过设定不可更改的最后期限,迫使贸易伙伴在压力下做出更大让步。

然而,财政部长贝森特却采取了明显不同的论调。他在7月22日的讲话中表示:”这里重要的是协议的质量,而不是协议的时间安排”15。贝森特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已经为各国与美国迅速达成贸易协议创造了”最大杠杆”,美国可以继续谈判,但”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匆忙行事”1。这种务实派的表态暗示,即使过了8月1日,只要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关税实施仍可能有回旋余地。

这种内阁成员之间的公开分歧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特朗普政府贸易策略的两面性。一方面需要展示强硬立场以维持谈判压力,另一方面又需要保持灵活性以避免对经济和市场造成过大冲击。正如纽约大学全球事务中心教授Carolyn Kissane所指出的:”戏剧性宣布、退让和重新威胁的模式已经很熟悉,这削弱了他的可信度,就像狼来了的故事”12。特朗普政府似乎陷入了自己创造的谈判策略困境——频繁的威胁和延期降低了政策威慑力,但放弃威胁又可能被视为示弱。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特朗普政府首次推迟关税实施。7月7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所谓”对等关税”暂缓期从原定的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16。更早之前,4月2日宣布的定制关税方案原定4月9日生效,之后被推迟了90天6。这种反复延期的模式已经让市场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产生了免疫力

市场反应平淡:”狼来了”效应显现

与政府内部激烈争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市场对8月1日关税大限的反应异常平静。这种市场冷淡态度与特朗普政府首次公布关税计划时引发的市场暴跌形成强烈反差1。纽约大学全球事务中心教授Carolyn Kissane指出:”相比关税首次公布时的市场大跌,市场对特朗普将关税推迟至8月的举措反应平淡,基本’无动于衷'”13。

市场这种”麻木“态度主要源于几个因素。首先,投资者已经熟悉了特朗普政府的谈判模式——先发出极端威胁,然后在最后时刻让步或延期。这种”戏剧性宣布、退让和重新威胁的模式”反复上演,使得市场参与者对威胁的真实性产生怀疑1。其次,多次延期的历史让投资者相信,即使到了8月1日,关税实施仍可能被再次推迟或通过部分豁免来软化影响。第三,市场可能已经将一定程度的关税影响计入资产价格,只有当实际税率远超预期时才会引发剧烈波动。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看,这种市场反应体现了典型的”狼来了“效应。特朗普政府频繁使用关税威胁作为谈判工具,初期确实能引起市场恐慌和谈判对手的让步。但随着相同策略的重复使用,其效果逐渐递减12。Kissane教授认为:”虽然特朗普相信这种策略为他提供了独特的谈判杠杆,但同时也削弱了威胁的有效性”1。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对关税威胁的反应存在差异。对贸易敏感的行业如汽车制造、农业和科技板块仍保持谨慎态度,而以内需为主的行业则相对乐观。这种分化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潜在关税影响的差异化评估。一些分析师认为,市场平静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如果特朗普政府此次真的执行威胁,市场可能面临剧烈调整1。

表: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与市场反应演变

时间点政策行动市场反应策略效果
2025年4月2日首次宣布定制关税方案市场暴跌,恐慌情绪蔓延高效果,谈判对手认真对待
2025年4月9日推迟90天实施市场反弹,风险偏好回升开始产生怀疑
2025年7月9日再次推迟至8月1日反应平淡,小幅波动效果显著减弱
2025年7月22日内阁成员发出矛盾信号基本无动于衷“狼来了”效应明显